海南金融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国际刊号:1003-9031
国内刊号:46-1009/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40527 人次
 
    本刊论文
加快海南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摘要:金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枢纽,建立一个发展充分、结构合理而且监管有效的金融体系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在对海南建省以来金融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海南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南 经济 金融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客观上依赖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但是,目前海南金融体系的模式、结构和发展水平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才能建成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我们认为,一方面,应加强金融业本身的改革创新,另一方面,为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构筑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可能更为重要。如果把金融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看作是木与本、流与源的关系,那么,金融生态环境就是本和源,金融主体就是木与流。古人云:“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源”。
   一、建省以来海南省金融业发展的历程
   我们将建省23年来海南省金融业发展的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1988年至1993年)为初步发展阶段――曾经辉煌
   1988年,“建省办特区”掀起了海南开发史上空前的投资热潮,带来了全省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并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与辉煌。银行业发展迅速,证券市场、信托投资空前火爆,各大保险公司相继在海南设立分公司。但此时资金供给已经大大超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表现出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特征。在金融体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金融规模急速扩张的最后结果必定是金融风险的爆发。
   (二)(1994年至2000年)为停滞调整阶段――惨痛教训
   1993年上半年,我国金融领域出现了“乱集资、乱拆借、乱设金融机构”的“三乱”现象,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稳定金融形势的一系列措施。受宏观调控和银行清理违规资金的影响,海南房地产热急速退潮,资金链条断裂,社会信用水平下降,金融形象遭受重创。此时,全省金融业陷于全面的混乱和动荡之中,建省初期吸引海内外大量资金的“洼地效应”转瞬即逝。
   (三)(2001年至2005年)为稳步发展阶段――理性回归
   这一时期,在“一省两地”的发展模式指导下,海南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回升,同时,政府在全省范围内着手创建“信用海南”,逐步建设“完善覆盖全社会的信用评价体系”,普法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法制环境也在不断好转。截止2006年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的不良额、不良率、损失额和损失率均实现“双降”。
   但是,这一时期海南经济发展和金融生态系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优质项目稀缺,中介机构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缺位,银行间业务交易量在低位徘徊,证券经纪业务整体亏损,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停滞,保险业水平仍然处在低位,退保率上升,保险密度及保险深度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2006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科学发展
   这一阶段,海南省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经济结构改善、能耗下降、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经济和金融发展速度双双开始加速。
   2006年至今,全省银行业存款快速增长,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2009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75.7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40.9亿元,分别较2006年的1560.3亿元和1123.3亿元增长103.5%和72.8%;证券业方面,2009年全省证券和期货交易总额达到12297.8亿元,随着海峡航运成功上市,海南上市公司阵容时隔7年后有了新的突破;保险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强,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二、海南金融发展历程留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一)应当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过去片面强调金融支持经济,而忽视金融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教训可谓深刻。甚至资金供给也不是越多越好,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反过来也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只有在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中,金融机构才能真正扎根地方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同舟共济,共同成长。
   (二)金融危机之后,正是优胜劣汰,推动中国区域经济转型的一个契机
   目前,除上海、北京、深圳和天津外,武汉、广州、大连、郑州、沈阳、成都、重庆和西安都已经公开或对内定位于发展区域金融中心。另外,武汉要建江南金融中心,山西筹建煤炭金融中心,杭州要打造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长沙要借助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中部金融中心,乌鲁木齐将构建中亚区域金融中心,沈阳则东北金融中心志在必得。海南应当认真研究本地区经济特点,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机遇,找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特区政策与地方经济的结合点,尽快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金融发展战略。
   (三)金融发展的重点是建设金融生态环境
   海南金融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遭受重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几年来,海南由于加强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业开始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除了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司法保障系统等应当积极参与外,还需要动员企业、社团组织和公众参与,共同为海南金融业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
   (四)创建“诚信海南”,政府应当发挥表率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说是金融机构的最大客户。应当以政府信用水平的提高带动全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政府为金融机构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的同时,也应当是诚信大户的典范。
   (五)建立健全审慎的金融监管体系
   作为开放的经济特区,海南一方面应当为金融发展创造一个尽可能宽松的政策环境,让市场力量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依靠行政力量发挥协调和监管作用,其中,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对海南金融安全至关重要。
   三、加快海南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1、把金融业纳入国民经济整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从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出发编制海南省金融产业“十二五”规划,确立“金融先行”的发展战略,明确金融业作为重要产业的地位,制定金融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2、完善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有海南特色的金融产业政策环境。研究制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金融业务创新、高级金融人才引进以及金融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营造有利于形成“资金洼地”的良好政策环境。
   3、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推进政银企合作。成立政府金融发展领导小组,设立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加强与“一行三局”的联系,建立金融业联席会议制度,逐步构建综合的金融监管协调服务体系。
   4、加大财政对金融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对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组建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对引进股权类投资机构、担保机构、金融租赁公司等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对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实施激励政策。
   (二)加快发展银行业,促进信贷规模扩大

   1、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发挥国有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鼓励海南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初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业银行运作架构,逐步提升竞争力。
   2、加快省属金融机构改革步伐。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组建区域金融机构的步伐,推进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使之成为竞争力强的社区性金融机构。
   3、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村信用社加快产品创新,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拓宽业务范围,支持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加快发展。加强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引导规范民间借贷,鼓励设立多种类型的社区性金融机构。
   4、促进信贷规模扩大。加强银政、银企之间的衔接,做好重要项目的资金对接,确保资金的落实。积极争取中央银行和各银行总部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推动支持中小及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创新,探索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服务方式,引导商业银行创新个人创业、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出口退税、托管帐户贷款等贷款品种,培育和壮大优质客户群体,使中小及民营企业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明显提高。
   (三)壮大证券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1、加大上市公司培育力度。加强对企业上市的筹划及引导,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规范发展,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后备资源,支持中小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鼓励本地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2、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上市公司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并购,不断提高资产质量,真正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
   3、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动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到中小企业板或境外创业板上市融资。出台鼓励自主创新的金融财税扶持政策,促使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加快发展。
   4、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鼓励直接融资产品创新。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和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通过发行债券和融资券筹措资金。积极发展投资基金、风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等投融资工具,加大直接融资力度。
   5、稳步推动期货市场发展。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及规避风险的作用。做大做强现有期货公司,培育一批经营规范、竞争力强的期货公司,引进一批外资期货公司和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
   6、做大做强证券经营机构。鼓励和支持现有证券公司扩大资本规模,引入高素质人才,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实力。培育、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四)积极培育保险市场,大力发展保险事业
   1、完善和发展保险组织体系。积极支持设立旅游保险、农业保险、汽车保险等专业性保险公司。鼓励国外保险公司以合资或独资等形式进驻海南。设立专业再保险公司和再保险经纪公司,发展再保险市场。完善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培育一批信誉良好的保险中介机构。
   2、积极发展公众性保险业务。支持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健康医疗保险,积极有序地推行责任保险,将其纳入公共安全应急机制,使保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大力发展农村保险市场。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把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探索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对参加保险的农户实行保费补贴。支持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发“三农”保险业务,鼓励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代理“三农”保险业务。运用财政等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发展。
   (五)树立“法治金融”的思想,切实改善海南金融法治环境
   清理和完善与金融有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改革监管方式,实现机构式监管向功能性监管的转变。维护司法权威,加大金融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切实保护客户利益。
   (六)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笃志打造“诚信海南”
   整合金融、工商、税务、劳动、司法、海关等信息资源,建设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尽快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共享的信用资源和失信处罚机制。规范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信用调查、信用征集、信用担保、信用咨询等中介机构,通过网络平台建立“黑名单”通报制度,建立失信约束和惩戒机制。逐步形成信息采集全面、覆盖面广、统一规范的全省综合信用体系。
   (七)加强政策支持,加快发展金融中介机构
   研究制定金融中介服务行业规则和从业人员职业规范,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证券资信评估、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律师、保险代理、信用评级以及经纪等中介服务组织,为金融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八)加大金融宣传和招商力度,提高金融业开放水平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境内外金融界的沟通,扩大与世界知名金融机构的联系,扩大海南金融业的影响力。
   (九)建立适应金融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加大金融人才和经济、会计、律师、计算机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积极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监管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管理团队。对引进的人才在办理家属随迁、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相关便利。
  
  
  参考文献:
  [1] 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生态环境[N].金融时报,2004-12-7.
  [2] 李杨、王国刚、刘煜辉著.中国城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3] 卫留成.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J]. 今日海南,2007,(05).
  [4] 刘仁伍. 为塑造良好的海南金融形象而努力[J]. 海南金融, 1999,(05).
  [5] 王俊寿. 海南省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三大对策[J]. 海南金融, 2008(06).
   基金项目:2011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编号:Hjkj2011-68)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海南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海南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